在全球經濟版圖中,亞太地區以其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和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而備受矚目。食品和飲料行業作為這一地區經濟的重要支柱,不僅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更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和技術創新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根據國外知名網站foodnavigator發布的“2025年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增長的五大趨勢”,進行深入探討這些趨勢預計將對行業的未來增長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01、價格和可及性成為新剛需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亞太地區經濟和收入穩定性的普遍擔憂成為消費者心頭的一塊重石。在這種背景下,價格成為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的首要考慮因素,這一點並不令人意外。食品和飲料製造商在原料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下,麵臨著保持利潤的挑戰。漲價,似乎成了他們實現利潤目標的唯一出路——通過一次次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成本問題在食品行業中非常現實且頻繁。地緣政治因素和生產成本上升是主要挑戰。消費者希望食品創新能兼顧健康和營養,如減鹽和減糖,但他們也需要能夠負擔得起這些產品。例如,許多鹽的替代品價格昂貴,這會使低鈉產品的成本增加。有鑒於此,企業如McCormick風味解決方案公司正在探索使用多種草藥和香料來增強口感,從而在不依賴昂貴鹽替代品的情況下實現減鹽效果。
與此同時,許多公司正在關注食品和飲料行業高端市場的潛在利潤驅動力,認為在這樣的時期,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更好的產品,因此需要聚焦“可及的高端化”。
“我們發現,在亞太和中東等市場,消費者越來越願意為符合文化細微差別的高端體驗買單,”瑪氏箭牌全球新興市場總裁Gabriel Fernandez表示。“現代消費者也更重視體驗而非物質,如價格合理的食品和零食,以及口味和風味的體驗式冒險。這一趨勢在高端巧克力、美食零食和獨特融合風味的流行中尤為明顯,許多新興中產階級尚未體驗過國際品牌。”
02、健康與便利並駕齊驅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intel的數據,亞太地區健康食品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近30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8%。這一增長主要受到中產階級擴大、健康意識提升以及老齡化社會到來的推動。例如,日本和韓國等老齡化嚴重的國家,對功能性食品和飲料的需求特別高,這些產品通常含有對心血管健康、骨骼強度和記憶力有益的成分。
與此同時,便利性也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全球消費者洞察公司Kantar Worldpanel的報告顯示,亞太地區即食食品市場在過去五年中增長了15%,其中,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增長最為顯著。這一趨勢的背後是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提升,導致家庭烹飪時間減少。因此,方便快捷的食品和飲料產品,如預製菜、即食穀物棒、便攜式健康飲品等產品的市場表現強勁。食品和飲料製造商正在通過技術創新,如冷凍幹燥和高壓處理,來生產更多便利且健康的食品。
CalorieMate是日本的一款營養補充食品,旨在為忙碌的消費者提供快速、方便且營養均衡的餐食替代品。該品牌通過推出多種口味和類型的營養棒、餅幹和飲料,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和便利的雙重需求。CalorieMate的成功在於其產品的便攜性和均衡營養,特別受到學生和上班族的熱烈歡迎。根據公司財報,CalorieMate的年銷售額持續增長,顯示了健康與便利趨勢在市場上的強大影響力。

03、替代蛋白的調整:細胞培養與植物基的變革
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預測,亞太地區替代蛋白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近50億美元,其中植物蛋白占據主導地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植物蛋白消費國,其市場潛力巨大。
盡管大家對亞太地區的未來和增長還算是樂觀,但與兩三年前相比,現實審視的力度明顯增強。尤其是植物基肉類作為首個真正進入超市的新型替代蛋白,過去兩年麵臨價格、口感和營養方麵的重大挑戰,導致其熱度下降。
"植物基肉類的熱潮在很大程度上起源於其獨特的營銷策略和新穎性——我們亦曾投身於這場創新浪潮之中,然而,消費者的試吃體驗反饋表明,傳統肉食者對當前市麵上的植物基肉類產品仍感到不盡人意,”正大食品開放創新總監Peemdej Ursahajit如是說。“問題的核心在於,產品的成熟度尚未達到理想狀態,而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卻日益提高。因此,除非我們能夠顯著提升產品的質地和風味,否則植物基肉類行業的發展將難以實現重大突破。”
在細胞培養肉領域,企業普遍認為法規不再是“主要”問題,更多的是時間問題。然而,在等待的過程中,仍存在關鍵挑戰,如可用投資資金的迅速減少。這被稱為“資金寒冬”,因為許多投資者在幾年慷慨投資後收緊了資金,尤其是在新加坡等關鍵市場,投資回報率低於預期。
04、數字化加速不可避免,但AI尚無法取代人類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食品和飲料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社交媒體和大數據分析等工具正在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品牌的市場策略。在亞太地區,線上食品和飲料銷售的增長速度遠超線下渠道。
品牌商通過社交媒體營銷和電子商務平台直接與消費者互動,收集反饋,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此外,智能供應鏈管理、個性化推薦和增強現實(AR)體驗等技術的應用,使得消費者體驗更加豐富和便捷。數字化不僅提高了效率,也為小品牌和新進入者提供了與大品牌競爭的平台。
在乳製品行業,伊利和Elle & Vire等企業也在大規模引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AI使事情變得更簡單、更快,並在乳製品行業中加速創意過程、激發設計等,”Elle & Vire南亞董事總經理Joris Bernard表示。“關於AI取代人類或奪走人類工作的擔憂,我們需要客觀看待——它可以幫助處理繁瑣和重複的任務,這正是我們希望減少的,同時它也能激發人類想象力,但我們知道它還不能完全替代人類。”
05、威士忌在亞洲的崛起
威士忌通常被視為亞太地區正式和傳統場合的飲品,但由於其價格較高、酒精含量較高以及明顯的西方文化背景,其普及度一度受限。然而,隨著消費者希望通過高端化飲酒獲得更多價值,威士忌的受歡迎程度正在飆升。
根據IWSR的數據,亞太地區威士忌消費量在過去五年中增長了20%,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年輕消費者的推動,他們更傾向於嚐試新口味和體驗不同的飲酒文化。例如,日本威士忌在國際上的聲譽不斷提升,其出口量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超過300%。帝亞吉歐Singleton全球品牌大使Ewan Gunn表示,亞洲烹飪具有複雜的層次和深度,這正是威士忌應用的優勢所在,因為它適合慢慢品味,每一口都有新的風味出現,這在該地區非常受歡迎。
亞洲威士忌市場的崛起也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威士忌蒸餾所和品鑒體驗成為了旅遊熱點,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此外,威士忌品牌與當地餐飲業的合作,如威士忌配餐活動,也為食品和飲料行業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另一方麵,威士忌行業的現代化也正在悄然進行。澳大利亞的Starward和台灣的Kavalan等品牌代表了這一趨勢。這些現代威士忌品牌不再試圖複製傳統的蘇格蘭威士忌,而是專注於原產地的原料和獨特風味。Starward商務總監Scott English指出,現代威士忌在亞太地區尤其受歡迎,許多現代威士忌品牌正在該地區崛起,從Starward到Kavalan、印度的Amrut和韓國的Ki One。這表明年輕消費者是該行業的主要推動力,現代品牌在改變威士忌年齡聲明的觀念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吸引更多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
06、總結
綜合以上趨勢,我們可以看到,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正麵臨著深刻的變革。價格和可及性的關注要求企業優化供應鏈和成本結構,以保持競爭力。健康與便利的並重推動了產品創新和包裝技術的進步。替代蛋白的興起不僅改變了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也對食品生產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數字化的加速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營銷渠道和消費者洞察。威士忌市場的增長則體現了文化多樣性和消費升級的趨勢。
這些趨勢對行業具體領域的影響深遠。例如,健康食品的興起促使食品製造商加大對營養科學的研究投入,而便利性需求的增長則推動了包裝技術的創新。替代蛋白的發展對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產生了結構性影響,而數字化的推進則要求企業提升數據管理和分析能力。威士忌市場的增長則為酒類零售商和餐飲業帶來了新的商機。
總之,2025年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的增長將是一個多維度、跨領域的複雜過程,企業需要靈活應對,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資料:Five major trends set to shape APAC food andbeverage industry growth in 2025 https://www.foodnavigator-asia.com/Article/2025/01/06/five-major-trends-set-to-shape-apac-food-and-beverage-industry-growth-in-2025/
來源:麻将网站食品研發創新服務中心,圖片來源:創客貼會員。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願我平台發布,請聯係處理。
